从旁观者到守护者的蝶变
从初入校园的旁观者到红十字守护者的转变
我是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的郭晓楠,同时还担任学院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队长,我与红会的初遇藏着一段格外难忘的校园记忆。教学楼一隅的红十字角,曾是我无数次匆匆路过的角落。货架上整齐摆放的创可贴、消毒液,看似平凡无奇,却在一次同学手指意外划伤时,成为了 “救命稻草”。这时才懂,加入红十字,是把校园里的“小帮助”变成更专业的“安全感”。
在课堂之外遇见红十字解锁校园守护新角色
接到万桐墓园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活动的邀请时,我久久凝视着通知里 “红十字精神”“生命致敬” 这几个字,指尖悬在键盘上方许久,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起初的忐忑与无措,让我硬着头皮跟着前辈前往墓园踩点。看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擦拭纪念墙上的每一个名字,指尖抚过的不仅是冰冷的墙面,更是一个个曾热烈鲜活的生命。后来,我翻遍了红十字会的捐献案例,在 “让角膜帮他看遍山河”“用肝脏延续另一个家庭的希望” 这些滚烫的故事里,逐渐拨开了迷雾。
我忽然明白,这场活动从来不该是刻意渲染的 “悲伤仪式”,而是一场温柔的生命对话。当耳畔仿佛传来那句 “这样很好,他们没被忘记” 时,悬了许久的心终于稳稳落地。原来,那些最初的局促不安,都在一步步靠近 “人道、博爱、奉献” 的过程中,悄悄沉淀成了把事情做好的坚定底气。
把校园里的“小紧急”变成有备无患的“安全感”
“急救与气候变化” 主题宣传活动,创新性融合三大急救技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只为让更多人读懂急救、学会急救,让应急守护的种子在校园内外生根发芽。
如今再穿上这件红十字马甲,肩头早已褪去当初的忐忑试探,多了份沉甸甸的笃定与责任。往后的日子里,无论是急救培训的课堂上,还是公益活动的现场中,我都会带着最初的热忱,把 “人道、博爱、奉献” 的精神内核,藏进每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里。
我会带着这段经历赋予的力量,在红十字的道路上踏实前行,用一场场志愿活动、一次次暖心援手证明:当初选择成为红十字会的一员,是我青春里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以责任为翼完成身份的蝶变
这份荣誉,是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指引下的温暖回响,更是责任传承的崭新起点。我将以此为序,在人道关怀的道路上持续深耕,在每一次帮扶中突破自我、不断蝶变,把微光凝成火炬,护佑更多人向阳而行,让红十字精神始终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