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红十字系统内首例!廊坊第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2022-06-15 19:39 194

“加入中华骨髓库近两年,陪同过3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高分采集、体检及捐献,这次轮到我自己了。”6月15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来自廊坊市安次区的孙胜南,历经四个多小时顺利完成339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的采集,目送着“生命的种子”踏上征途,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作为安次区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孙胜南成为全省红十字系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0年3月,我来到区红十字会工作,尽管一直负责‘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工作,但真正深刻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源于为安次区白血病患儿申请‘小天使基金’和陪同全区首例,李元海大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让我深深认识到找到配型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真的可以用‘重生’来形容。同年9月,区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讲座及集中血样采集活动,我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签志愿入库申请表,第一个抽血留样,我记得当时还特意告诉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业务负责人刘枭,不用给我打回访电话,我百分之百同意入库。”孙胜南的举动鼓舞了现场的其他人,大家纷纷紧随其后志愿登记留样。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林龙,廊坊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吴春芳,安次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张春妹现场看望孙胜南,并为她颁发荣誉证书。

今年2月,刚刚度过春节假期的她接到初筛配型成功的通知,她激动的都要跳起来,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机率为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很多志愿者要等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配型成功,相当多的志愿者超龄了也没有等来的机会,她却在入库一年多的时间等来了。有过陪同三例成功捐献的经验,孙胜南没有任何顾虑。但随之而来的廊坊疫情“倒春寒”也让捐献过程多了些许坎坷。

3月,作为红十字工作人员,孙胜南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为了确保抗疫期间社会爱心捐赠及时接收与分发、有效送达抗疫一线,她把孩子交给了年过6旬的婆婆,自己吃住在单位全天24小时接听捐赠电话,做好捐赠企业与所需物资单位之间的桥梁,从对接捐赠人到联系接受单位,从资质认定到后期服务,从物资登记、运输,到搬运、交接等工作,她都进行多方面协调、多频次沟通、全方位审核,最大程度保证按需捐赠、精准捐赠,每天晚上还对所有物资捐赠手续一一整理归档。尽管承受着巨大疫情防控工作压力,但她心中一直牵挂着那位等待移植的患者。

随着疫情趋于稳定,孙胜南顺利完成体检,6月10日,瞒着年迈的父母,赴石家庄进行捐献的准备工作,后来捐献的消息不胫而走,她的父母在刷屏的“朋友圈”得知了她即将捐献的消息。孙胜南说:“我没想到的是我的父母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支持,之前的担心多余了。”

采集过程中,孙胜南收到了患者家属的亲笔信,信中写到:“无情的病魔把我老婆推向了恐怖无尽的深渊,但我老婆又是幸运的,在中华骨髓库遇到了好心的您,您博大的爱心、崇高的精神,是您为我老婆捐献了生命的种子,我感动哭了……我告诉我们两个在上学的小孩,妈妈今天的生命是远方的阿姨给的,是阿姨的大爱救了妈妈……”

看到来信,孙胜南热泪盈眶地说:“我觉得能够通过自己捐献,去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早日康复,以积极心态享受未来的生活。”

孙胜南的爱人也是一名公职人员,尽管看着躺在床上的妻子有些许心疼,但孙胜南平时潜移默化的普及让他知道捐赠造血干细胞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她的精神也感染了我,我也会留样入库,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她的工作,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在基层工作14年,12年党龄,我没有忘记党的培养,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今天的捐献让‘人道、博爱、奉献’这几个字更加深深镌刻在我心上,今后,我也将以自身经历激励自己,履行好作为一名红十字工作者的职责与担当,同时带领着安次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小分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推动安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不断向前迈进,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新希望。”孙胜南说。

廊坊市红十字会业务负责人刘枭全程陪同孙胜南捐献,回忆起2008年6月份廊坊市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到今天第二十五例成功捐献,转眼十二年。十二年间,每一位捐献者平凡而伟大的选择传递了生命的希望与光亮。延续生命,承载希望。每一段奇缘相遇,每一次选择决定,每一场生命接力,都值得铭记。这些怀揣着最朴素助人为乐的信念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最后我们呼吁每一个18周岁到45周岁健康的公民,积极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消除误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为更多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